音樂學習歷程
長:
我小學至高二雖都唸普通學校,但因學過鋼琴,音樂種子似埋在心田內處,在國中參加社團開始對管樂產生興趣而萌發學音樂的動機,在高雄的前鎮高中讀了二年後歷經家庭革命離家北上考上華岡藝校而開始音樂的求學生活,因經濟因素只能以學校所學的練習,沒有多餘的經費找老師持別指導,獨自在外住校都凡事都得靠自己努力和不斷充實,終在勤勉苦練後畢業順利考上國立藝術學院。
怡:
我學音樂的過程和長伯相當不同,因為家境許可,父母支持老師又很疼愛;學音樂一直是很順利幸福的,最早是因鄰居的琴聲引起我的興趣,正式拜師學藝約一年後,小四就考上音樂班,主修鋼琴,副修小提琴;到了小五因參加合奏課,賴德和老師因為我身高夠高,就以應允我有個人的獨奏表演,誘使我答應多學低音提琴,那時主修是鋼琴,功課也都維持前三名,就允諾了。到小六時潘暉皓老師不斷灌輸我低音大提的許多好處,終於副修由小提琴換成了低音大提琴。對此改變我其實並不太放在心上,總是以隨性的心態應付考試。記得國中我聲樂還不錯,老師也看好我的潛力,參加全國大賽還拿了前三名,一度副修還想轉成聲樂。反而原本一點都不在乎低音提,雖是臨時練習的,從未正式考慮低音提琴的可能性,但奇怪的是反而都有很好的成績和表現。到高三都是主修鋼琴,副修低音提琴,一直到上大學低音提琴才正式成為我的主修。之後在大學的學習,畢業後申請去法國malmaison留學也都很順利,第一年就拿到superieur第一獎,第二年也順利通過excellence,那時因為長伯父親過逝,沒有經濟的支援,我們就一起回台了,就在台中二中,雙十國中,嘉義師院等任職。
信仰的抉選和力量
長:
考上大學後,人生的短期目標似已達到,接下來要做什麼呢? 那時有一位朋友帶我去教會,不久就參加在校園屋加蓋的頂樓,由范姐,蘇老師帶領的音樂團契。或許因為我高中即離開家,一直都很獨立,家人也不干涉我的信仰,所以信仰也是自己的選擇沒什麼阻力。
怡:
在大學我是長伯的直屬學妹,剛開始對於長伯去音契很不認同,他也沒有邀請我。即使在大學,畢業後出國深造到回台,雖然在國外也間歇有接觸一些教會的活動如小組查經等,那時黃奕明是我們的學長,也曾邀請我們參加當地教會。但都沒特殊感覺,直至回國後有次范姐請長伯邀請我幫忙到音契拉低音提琴。到了音契就覺得每個人都很親切對我也很好,那時佳芬姐也是拉BASS,對我影響特別深,因為從小到大都是音樂班,同學間競爭性很大,像對手般彼此警覺性很高,很少能感受人之間誠摰和相對的真情,但佳芬姐總是為我禱告:求主保守我的練習,技巧,至今想起都覺得好感動,好窩心,和大家相處很像一家人彼此關心。
剛回國工作很忙碌東奔西跑和長伯各忙各的相處時間也很少,感情也處於不穩定中,家人也不怎麼認同贊成這段感情,因為長伯真的很安靜,不會討長輩喜歡,父母甚至還安排人到家裡相親,一度考慮是否要分手,心中很多徬徨和愁苦,每天過得渾噩,我就慢慢學習向神禱告,在內心無法解決的事,藉著禱告,心中有了極大依靠,在禱告中煩惱的事似乎一件件渡過,靠著信仰的力量事情變得平順,在加入音契一年後,我終於真正信主。結婚後,父母和長伯相處多了,漸發現他的長處,也明白他本性真是不愛說。以往對他的一些誤解,也漸體諒和了解。
祈安是最奇妙的禮物
長:
畢業後因要與怡伶一起出國,等待這一年中在市交任職小號助理首席,92'年回台就順利加入國家交響樂團,及葉樹涵銅管五重奏,神給予我很多演出和教書的機會,在一場接一場演出中名、利誘惑也相對增多,兒子祈安的來到,讓我更確認家庭的重要,神讓我有智慧在許多世俗的引誘中看到生命順序:家庭、健康、快樂。
怡:
以前彈琴老師覺得我音樂性雖好,卻始終缺乏一種對愛的熱切。而陳祈安的來臨讓我覺得真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事,是神很奇妙的恩賜。我和長伯結婚二年後一直沒有小孩,我常想我會有小孩嗎?
沒去做檢查,我把這事放在禱告中,是否會有小孩,我都順服神的意思。所以當懷有祈安時,我們充滿感恩和喜樂。祈安的成長是我們夫妻的生命見證,長伯就像漸強記號,從婚前的十二年交往,婚後覺得他是個不錯的老公,到了有小孩更看到長伯的另一面一個有責任感的超好父親。有小孩每天都很豐富,以前我總是想得太多,老覺得很多事不順心,容易和別人比較而不滿足,以前我對小孩也不夠有耐性,但現在完全不一樣,我能了解家長的心,和學生的關係也越來越好。信仰在我們家是很重要的,即使我們吵架,但最後還是會順服在信仰的教導中,以我個性強不服輸的性格,特別容易感受信仰在家中的重要和好處。
只是現在教會生活還不穩固,范姐時常鼓勵我們卻不給壓力,希望我們能慢慢有固定的教會生活。也曾參加團契但不是演出就是上課,幾乎每星期都有事,時間無法配合,因很不固定時有時缺而中斷。每個不同的聚會神都有帶領,我們也為此祈求能有固定的崇拜,聚會。遇到二人都忙時我們會儘量協調,我很願意放棄一些演出,花更多時間和祈安相處,讓長伯無後顧之憂,因為二人都是音樂工作者,很了解彼此的工作性質,所以更能體會,在搭配和溝通上更沒問題,現在興趣重心也跟著祈安轉,以他為主。
音樂教師的建議
長:
現在很多小孩學音樂是家長的安排,一路音樂班考上來,卻不知自己真正想成為什麼?我就是很清楚目標,憑著毅力一路走過。我都會問他們未來或畢業想從事那類發展是教育?樂團?演奏?我會給他需要方面的教材資訊,訓練和建議,至少讓他們能先想未來方向,眼光能看得更遠。
怡:
現在學樂器,因為競爭多,把書讀好,多些觸角,涉獵相關的發展如音樂治療,藝術行政,豐富各方面的知識路會更寬。
音契老友的心聲
長:
音契對我來說:音樂是神的。我做我該做的本分,即使領導人風格不一樣,認定音契是神的工作,所以我都會來音契。我服從神的帶領,就不受人的影響。學音樂就是服事神,教學,演出,來音契都為神,就較少有人的意氣在。
怡:
在那麼多邀約和音樂會中如何讓團員能多以音契為念,找團員是每個樂團都有的問題,音契如何凝聚人心,是更值深思,以前范姐像個精神領袖,連生活細節都能關照,就像我們的媽媽現在無人能扮演她的角色,但如何讓團員有家的感覺,仍需持續禱告努力,我很愛音契,希望它越來越好。
後記:
你知道在音契多少夫妻檔嗎?看到他們齊心為音契擺上,覺得真是好美的服事,也希望未來能有機會採訪,更多認識每對夫妻的甘苦另一章。
(鍾惠蘋採訪整理)
|